开元(ky)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网页版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红日晨曦绘醒狮,墙间跃动岭南魂

当画笔蘸取乡村振兴的斑斓色彩,当青春足迹,踏遍岭南大地的田间地头,“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在此刻碰撞出别样火花。

开元(ky)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网页版红日晨曦突击队带着对乡村文化的敬畏与创作的热忱,以新扬村的墙面为天然画布,以画笔为沟通媒介,开启了一场将“百千万工程”理念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艺术实践。

此次墙绘项目并非简单的墙面装饰,而是以“传递文明乡风”为核心主题,将醒狮文化作为文化根脉自然融入画面,让原本空白的墙面成为承载乡村精神、传递发展理念的生动载体。

image.png

教溯源:为创作锚定文化坐标

新扬村的醒狮文化,是生长在乡土里的文化符号,早已超越了民俗表演的范畴,成为当地精神气质的一部分。为让墙绘作品既贴合“百千万工程”的时代内涵,又不失乡土文化的本真,突击队先从梳理醒狮文化的核心特质入手。

通过走访调研,突击队了解到当地的醒狮文化蕴含着“奋进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恰与文明乡风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

从醒狮表演中灵动的姿态到传承中坚守的技艺,这些文化特质为墙绘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突击队提炼出醒狮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如狮头的昂扬姿态、鬃毛的动感线条、色彩的鲜明对比等,将其转化为可融入画面的艺术语言,为后续创作锚定文化坐标。

每一支队伍、每一场表演,都像是一部活着的文化史,诉说着村民对醒狮的热爱与坚守。而老虎窿每年特有的暑假醒狮班,更是传承的生动注脚。孩子们在训练时的一招一式尽显对醒狮文化的传承之志,也让大家真切触摸到醒狮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image.png

创作:让理念与文化在笔尖交融

突击队首先确定了画面的整体框架:以“百千万工程”推动下的乡村新貌为背景基调,以醒狮文化元素为精神线索,加入孩童嬉戏追逐的画面感,以“文明乡风”为贯穿始终的情感内核。

突击队队员们采用一位孩童拿着相机拍下一路的画面为前景,用以黄色为底色的不同深浅的渐变色彩勾勒乡村肌理——田野的开阔、民居的错落、醒狮于孩童的奔跑,用简洁的线条展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环境改善。

image.png

调色阶段:特意选择贴近自然的色彩体系

大地的暖黄、田野的青绿、天空的淡蓝作为底色,既呼应乡村的自然环境,又传递出平和温润的基调;醒狮元素则采用相对鲜明的色调,以红、绿、蓝为主色,通过色块的对比突出文化活力,同时控制色彩饱和度,避免与整体氛围产生割裂。

从初稿的线条勾勒到定稿的细节填充,突击队始终把握“克制而有力量”,每一处线条的转折、每一块色块的衔接,都反复打磨,确保画面既能清晰传递“百千万工程”与文明乡风的关联,又能让醒狮文化的韵味自然流露。

image.png

成果:让墙面成为会“说话”的文化载体

当最后一笔色彩落笔,原本空白的墙面已蜕变成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文化长卷。

如今,这面墙已成为新扬村一处特殊的文化景观。它不像传统宣传栏那样直接传递信息,却以视觉语言引发观者的共鸣:村民路过时,会从醒狮元素中联想到熟悉的文化记忆,从乡村图景中看到身边的变化;外来者驻足时,能从画面中读懂当地的文化特质与发展理念。

这次三下乡墙绘实践,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不仅是“美化”的工具,更是“连接”的桥梁。

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醒狮文化,让传统文化与“百千万工程”碰撞热烈的火花。

 

 

来源:开元(ky)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网页版百千万工程青苗筑梦突击队

撰稿人:潘嘉炜

执行责编:伍青青

图片来源:潘嘉炜 杨颖琦 邱炜欣 陈新容 曾小丽

初审:王乐彤 刘浚楦

复审:袁凯馨 伍青青

终审:翁小洁 刘颖恩

  延伸阅读

发布时间:2025-10-15
  • ©2015-2022 版权所有:开元(ky)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网页版
  •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
  • 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 电子邮箱:E-mail:gkd@gkd.edu.cn
  • 电话:020-87418705(广科大团委办公室)
  • 网站建设与技术支持:开元(ky)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网页版网络信息中心